南宁西乡塘区快餐服务
<dl id="bd5nl"></dl>

<menuitem id="bd5nl"></menuitem>

<nobr id="bd5nl"></nobr>

當前位置 主頁 > 站長資源大全 > iis7百科 >

    鄧青云——OLED之父

    欄目:iis7百科 時間:2019-12-09 10:44

      1979年的一天晚上,在柯達公司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華裔科學家鄧青云(Dr. C. W. Tang)博士在回家的路上忽然想起有東西忘記在實驗室;氐綄嶒炇,他發現黑暗中有個亮的東西。打開燈,原來是一塊做實驗的有機蓄電池在發光。這是怎么回事?OLED研究就由此開始。鄧博士也因此被稱為“OLED之父”。

      1987年,鄧青云和Vanslyke 采用了超薄膜技術,用透明導電膜作陽極,AlQ3作發光層,三芳胺作空穴傳輸層,Mg/Ag 合金作陰極,制成了雙層有機電致發光器件。
      1990 年,Burroughes 等人發現了以共軛高分子PPV為發光層的OLED,從此在全世界范圍內掀起了OLED 研究的熱潮。鄧教授也因此被稱為“OLED之父”。
      OLED(有機發光二極體)是一項基于有機薄膜(作為電激發光體)的自有光源顯示屏技術,其能耗非常低。與液晶相比,具有眾多的優點。如超。穸戎挥1毫米左右;超輕;廣視角;自發光-不需要背光源;刷新速度快-是液晶的1000倍;高清晰;低能耗;低溫特性優點-零下40度下性能依然良好;制造成本低;可以實現柔性顯示(即屏幕可以卷曲)等,被認為是顯示技術的未來。
      OLED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主要領域包括:商業領域如POS機和ATM機,復印機,游戲機等;通訊領域如手機,移動網絡終端等;計算機領域如PDA, 商用和家用計算機等;消費類電子產品如音響設備,數碼相機,便攜式DVD;工業應用領域如儀器儀表等;和交通領域如GPS,飛機儀表等。
      鄧青云博士1947年出生于香港,于1970年在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得到化學理學士學位,于1975年在康奈爾大學獲得物理化學博士學位。此后,他成為位于紐約羅切斯特的柯達研究實驗室的一名研究科學家,并開始了他從事有機半導體材料和電子應用設備開發的職業生涯。2006年,鄧青云博士因為其在有機發光二極體和異質結有機太陽能電池上取得的開創性的成就被選為美國工程院院士。 同年,他被羅切斯特大學聘請為Doris Johns Cherry教授,現為羅切斯特大學化學工程系,化學系和物理天文學系教授。2011年,鄧教授與芝加哥大學的斯圖爾特·賴斯教授和卡耐基梅隆大學的克里茲托夫·馬特加茲維斯基教授共同獲得了由沃爾夫基金會頒發的沃爾夫化學獎,這是在化學領域僅次于諾貝爾獎的國際性大獎。

南宁西乡塘区快餐服务